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孵化器! 登录 注册 +我们微信 | 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新闻
  • 新闻
  • 政策
  • 技术
  • 创业
  • 孵化器
  • 企业
  • 项目
  • 专利
  • 协会
  • 金融
  • 中介
当前位置:中国孵化器网 > 政策解读 > 园区动态 >  正文
湖州莫干山高新区“研值”再创新高!
发布日期:2024/4/16 16:17:15   编辑:中国孵化器网   来源:德清发布
近年来,位于环浙工大创新经济圈的浙江工业大学莫干山研究院,下好高质量发展先手棋,使扎根于此的人才项目

    近年来,位于环浙工大创新经济圈的浙江工业大学莫干山研究院,下好高质量发展先手棋,使扎根于此的人才项目、科技型企业加速跃升蜕变,累计引进培育孵化的50余个科技型产业化项目遍地开花,为湖州莫干山高新区发展大局“勇挑大梁”。

    焕新

    产业从无到有 从有到优

    湖州莫干山高新区有基础、有条件、有责任发展新质生产力。发达的制造业是高新区的一大优势,也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肥沃土壤。

    正值上午,在研究院3号楼的德清莫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不足1500平方米的车间,一台台设备一字排开,自动完成印刷、贴装、检测等程序,不断给主板“绣”上芝麻大小的芯片。一块块控制板,正是在这里被赋予“智慧”,进入万门千户。

    立足物联网进军智能控制板市场,是莫禾2017年成立之初就确立的定位。“智能产品的生产占比从原先的30%到现在远超50%,研发团队正对商业、教育智能照明领域摩拳擦掌。”公司股东徐佳说。

    同样,在思辰半导体企业,众人也在以“高研值”不断抢占“新赛道”。

    去年12月,浙江思辰半导体设备有限公司在莫干山研究院产业创新园揭牌。这是研究院专项推进激光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开展半导体行业布局落下的关键一子。一边,是对现有半导体生产尾气处理器的不断优化迭代,另一边,是对企业二期项目——半导体生产配套温控设备开发的积极推进,从设备装配原材料到科研技术攻关,思辰正不断以“国产化”冲破掣肘。

    无论是“从无到有”的新兴产业的建构,还是对既有产业“从有到优”的提升,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已成为落户企业不二的选择。

    搭台

    从“实验室”迈向“应用场”

    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创新引领,但创新引领的“牛鼻子”该怎么抓?湖州莫干山高新区的对策是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支持企业牵头建设创新联合体,聚力解决一批“卡脖子”难题。

    今年是产学研“德清模式”创立40周年,莫干山研究院的“梯度育苗”模式正不断优化产学研链条、缩短转化路径,推动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

    去年11月迁入大学科技园的浙江锘兴技术有限公司企业创始人,是任教于浙江工业大学环境学院的黄立维教授。2015年,他在实验研究中偶然发现了铁盐在一定条件下能与烟气中的氮氧化物发生化学反应,不仅可以达到脱硝、净化气体的目的,还能回收硝酸等副产品。该技术已获得50多个国家的发明专利。

    “与目前普遍采用氨作为还原剂的SCR(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工艺相比,新技术更适用于成分复杂的烟气治理,运行费用仅为SCR法的1/10—1/5,并能大幅度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黄立维介绍,使用该工艺的全球首套示范型工业应用工程已于去年底在福建省三明市完成建设,目前正在做最后的工艺优化和调试工作。

    “这是给一家金属冶炼厂烧结炉窑做的尾气处理配套项目,投入运行后能够减少80%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并大幅度降低相关运行费用。”而反应生成的新化合物,成为企业另一种产品——便携式一氧化氮气体发生器的原料,在医疗上可用于肺动脉高压的缓解治疗,项目在康乾街道创新创业大赛医疗器械专场中夺得一等奖,获得奖金30万元。

    “产业导向、创新赋能、以才育企,师生在实验室里诞生的科研成果,将通过研究院投资完成产品中试,形成可市场化产品,最后由科技园与产业园进行培育孵化、走向市场。”莫干山研究院执行院长陶鹏说。

    架桥

    迎项目落地 育创新人才

    新质生产力的源头在科技创新,而创新驱动的本质上是人才驱动。谈及人才的重要性,杭州鹰展无人机系统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胡艳果深有体会。

    去年,鹰展落地雷甸镇(高新区临杭产业新区),今年1月,首台大载荷、长航时的YZ700油驱无人直升机下线,可载重300公斤,最快飞行速度可达160km/h。YZ700的投产,不仅攻克了电驱无人机在极端天气下飞行续航的行业痛点,也让鹰展实现了从拼装进口零部件制造有人机到自研“智造”无人机的跨越。

    转型的契机,源于莫干山研究院的“搭桥”。

    胡艳果是浙江工业大学毕业的校友,此前她看中了无人机在农业、应急救援、物流等领域的广阔市场,却苦于没有技术支撑。在莫干山研究院的牵线搭桥下,鹰展与浙工大机械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成功“牵手”,解决了无人机飞控系统的难题,如今,企业的核心技术骨干多出自合作高校。

    浙工大莫干山校区的开园、莫干山研究院的落地,唱响了越来越多的“补台戏”。

    去年,浙江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刘建华与湖州维义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在莫干山研究院产业创新园打造了全新的研发平台,攻坚亚麻籽及全谷物新产品与加工技术的研究。“这是区别于现有亚麻籽衍生产品的全新产品线,也是向目前大热的全谷物食品市场进军的序曲。”刘建华说。

    可以感受到这些向“新”而行的活力脉动,还有很多。

    如今,高校院所、高能级平台如高耸的“梧桐树”,纷纷吸引“金凤凰”落枝。有资料表明:莫干山研究院成立至今,已签约落地科技型产业化项目50余个,其中人才创业项目40余个,引育海内外高层次人才30余人。目前还有25个项目正在接洽中。

    新材料、生物医药、智能制造……莫干山研究院正向这些行业延伸。眼下,发展新质生产力这篇大文章已在高新区破题,形成先发优势。而营商环境和创新生态不断优化,产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作为高新区研究院经济的主战场之一,莫干山研究院正不断向“新”而行,抢跑春天里。

图片新闻推荐
南京出台10条新政
10条新政是南京在特殊时期拿出的特殊举措,促进高校...[详情]
天津推出多项新举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详情]
《郑州市科技企业
为将郑州打造成为国家极具活力的创新创业中心提供强...[详情]
济南出台“双创1
人才兴则城市兴。为牢固树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详情]
“1+9”人才政策
记者近日从兰州市委组织部了解到,兰州持续改善“引...[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