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精准识别人脸的天眼系统、只有指甲盖四分之一大的光谱传感芯片、能够打印高精度金属电路的打印机……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以下简称“展示中心”),这些全球科技最前沿的创新成果被汇聚在一起。
事实上,这里正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关村发展成就的一个缩影。
作为共和国的创新摇篮,在持续的改革和创新进程中,中关村已经从一个无名小村成长为全球知名的科技创新中心。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中关村已拥有包括百度、小米、今日头条等在内的2.2万多家企业,总收入超过5.8万亿元,其中技术收入首次超过万亿元。
改革创新的试验田
作为了解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发展的窗口,展示中心不仅汇聚了中关村企业最新的高科技成果,也对中关村的发展历程以及发展经验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并呈现给每一位来访者。
在中关村创新发展历程展区,中关村电子一条街时期、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时期、中关村科技园区时期、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时期等四个发展阶段的重要事件被一一铭记。
1980年,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陈先春与几名同事一同下海创业,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民营科技企业,拉开了科技人员面向市场、自主创业的序幕。到1984年前后,中关村地区已经有了一批下海经商的科技人员,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开始声名在外。
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正式成立。中关村由“电子一条街”扩展到100平方公里。1999年,国务院批复加快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10年之后,国务院再次批复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中关村管委会主任翟立新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作为改革创新的“试验田”和“先行区”,始终走在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最前列。在创办民营科技企业、推进股份制改革、企业海外上市、设立创业引导基金、地方科技园区立法等方面,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
特别是近年来,“1+6”、“新四条”、境外并购外汇管理、投贷联动、“国际人才20条”等改革试点在中关村先后实施并逐步推向全国,带动形成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激励科技人才的政策体系。人才、技术、资本成为“新三驾马车”,为创新发展注入蓬勃动力。
据介绍,中关村率先开展外籍人才在华永久居留“直通车”和积分评估等试点,促进外籍人才出入境便利化。同时,中关村率先开展股权激励,深化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等改革试点。此外,中关村还率先开展投贷联动、外债宏观审慎管理外汇改革等试点。
在展厅内还展示了中关村创业大街推出的“码上办”线上平台,创业者只需手机轻轻一扫即可进入“创业会客厅”线上平台,获取企业咨询、财税筹划、知识产权等9大类服务。
相关数据显示,近五年来,中关村有20余项试点政策推广到全国或其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成果转化政策试点为2015年《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修订奠定了重要的实践基础,从法律层面推动了科技成果转化相关管理制度的重构。
引领全国的创新沃土
事实上,政策创新与体制改革也极大的激发了中关村企业创新创业的活力,让中关村涌现了一批又一批全球领先的前沿技术企业。
就在展示中心展示的中关村国家自主示范区170家企业340项最新创新成果和主要发展成就中,像人工智能芯片、人脸识别技术、液态金属3D打印、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等全球尖端科技随处可见。
在旷视科技展台,参观者脸部的数百个特征被系统捕捉,甚至连性别、年龄、发型、穿着特征等信息也能够进行智能分析——这套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天眼系统”,如今已在全国30多个省市的公安系统帮助捕获、控制嫌疑人员5000多人。
据了解,旷世科技目前拥有全球领先的人脸识别开放平台和第三方人脸身份验证平台。其拥有国内外在申及授权专利900余件,并代表行业领先技术提供方参与了19 项人工智能国家及行业标准制定。
旷视科技副总裁谢忆楠说,在各个垂直细分领域,旷视科技已经推出了包括人脸识别支付、人脸识别解锁、全帧智能抓拍机在内的多个具有开创性意义的 AI 产品。
而在芯视界展台,一个只有人指甲盖四分之一大小的微型光谱传感芯片同样令人惊叹。据芯视界相关负责人介绍,该芯片采用目前最热门的纳米材料量子点,基于其制备的水质实时在线监测终端,可实现全时段全方位监测水体状况,并进行污染溯源排查。
据了解,通过将量子点光谱传感器植入智能手机、便携设备,或搭载到无人机等设备和平台上,可以实时实地的进行空气、水、食品化学物质和人体皮肤、血液等多种物质的检测鉴别和监控,在工业、农业、国防、环境等领域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前,中关村已初步形成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健康、智能制造和新材料、节能环保、现代交通、新兴服务业等六大新兴产业集群,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超过2万亿元,大数据、信息安全市场占有率位居国内第一,集成电路设计收入约占全国三分之一。
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中关村示范区企业共申请专利8.6万件,同比增长17%,获得专利授权5.4万件,同比增长24.4%,新申请PCT专利4596件,占北京市同期申请量的70.4%。
成为世界的中关村
如今,已经从“一条街”成长为“一区十六园”的中关村,正在从北京走向全国。目前,中关村已经和全国17个省区市合作,共建园区已达87个。而中关村企业在京外设立的分支机构更超过1.2万家。
通过共建合作园区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中关村把自己的“创新基因”复制到了河北雄安新区、内蒙古乌兰察布、黑龙江哈尔滨、四川什邡、广东佛山、贵州贵阳、西藏拉萨等地区,实现了技术输出、政策输出、品牌输出。
在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赵弘看来,中关村已成为中国技术创新的源头,众多企业总部研发和制造分离的发展模式充分释放了辐射带动作用。这些遍布全国各地的中关村分支机构,不仅带来技术、模式的复制和辐射,还推动了制度的创新。
与此同时,中关村也在积极链接全球创新网络。目前中关村管委会已在英国伦敦、芬兰赫尔辛基、德国慕尼黑、美国硅谷等地建立了10个海外联络处。中关村境外上市公司在海外设立的研发中心或分支机构已近千家。
值得一提的是,中关村的创新生态和开放姿态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籍人士和留学归国人员。目前,在中关村工作的外籍从业人员已达1万多人,留学归国人员也有4万多人。
就在2019年4月,中关村国际青年创业平台正式启动,首批吸引了来自瑞典、美国、俄罗斯、韩国、英国、西班牙、丹麦等国的10余家创业团队,重点聚焦工业4.0、人工智能及智能电动车等硬科技领域。
其中,来自美国的Open Motors团队致力于新能源汽车研发,其创始人此前曾长期任职于法拉利、兰博基尼等公司。
而由中关村一带一路产业促进会发起的“藤蔓计划”(服务高新技术企业及机构与国际青年创新创业相对接)自2017年启动以来,已吸引了8000余名国际留学生和500多家中国企业参与,超过1000名国际留学生获得在华实习机会。
事实上,中关村已经成为全球创新资源聚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除300多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或研发中心外,包括美国Plug&Play、以色列Trendline等世界知名创业服务机构均已入驻中关村。
上一篇:内蒙古鄂尔多斯: 减税降费促民企绿色创新 | 下一篇:辽宁省创业创新成果展在盘锦举办 |
相关新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