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孵化器! 登录 注册 +我们微信 | 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新闻
  • 新闻
  • 政策
  • 技术
  • 创业
  • 孵化器
  • 企业
  • 项目
  • 专利
  • 协会
  • 金融
  • 中介
当前位置:中国孵化器网 > 新闻动态 > 园区动态 >  正文
苏州工业园区开放创新综合试验如何示范全国
发布日期:2016-02-02   编辑:中国孵化器网   来源:姑苏晚报
苏州工业园区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该如何结合国际、国内形势,逐步实现自己的“三大目标”和“五大任务”,为全国提供示范呢?1月30日,园区举办开放创新综合试验专家咨询联席会议,邀请18位国内外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规划建设、社会法制等领域的权威领导和专家学者

    苏州工业园区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该如何结合国际、国内形势,逐步实现自己的“三大目标”和“五大任务”,为全国提供示范呢?1月30日,园区举办开放创新综合试验专家咨询联席会议,邀请18位国内外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规划建设、社会法制等领域的权威领导和专家学者,为园区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建言献策。18位大咖紧贴国家战略导向和国际先进潮流,提供了不少真知灼见。

 

    创新人才也要与国际接轨

 

    “园区开放创新综合试验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全国。要成为全国的试验区,在人才的国际化、国际接轨方面也要做好。”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吴江说,园区可借鉴中新合作经验,深化中新人才管理合作,探索与新加坡合作建立“国际化人才产业园”;创新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速园区人才实训基地建设;提供居留与出入境便利,签发5年多次入境签证或居留许可;探索国际接轨税收体系,园区人才创办企业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完善海外人才保障制度,将海外人才纳入本地养老保险体系。

 

    吴江说,在人才改革试验区方面,首先是要政策创新,探索高端人才引进政策。现在上海和中关村包括自贸区提出的人才政策,园区还没有移植过来。目前可先把它拿过来,在这个基础上再提出自身的创新政策。其次是体制创新,构建中新合作人才开发体制。园区尽快建立起人才需求目录和人才智库,同时吸引国际顶尖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入驻园区。三是机制创新,形成国际化的人才发展机制。创新中外合作办学新机制,打造高等教育国际化示范区;引入国际化人才评价标准,推行职业资格国际互认等合作机制;探索构建国际化知识产权仲裁机制,打造国际化创新人才保障环境等。

 

    恢复容错机制和纠错机制


    “产城融合要提升到‘产城人’的融合,还要恢复‘容错机制’,建立‘纠错机制’。”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杨保军说,10年前,他曾提了一个建议,把工业园区变成一个新城区:营造城市功能,营造城市环境。后来,园区提出了第三产业倍增计划,其二产和三产城市功能慢慢起来了。这是第一个升级。

 

    园区现阶段要做什么呢?杨保军表示,要领会新型城镇化精神,就是“产城人”的融合。目前园区实际居住人口达110万。接下来要研究这110万人口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技能、收入、消费模式以及他们对这个城市的需求,然后提供他们所需要的。要培育创新的氛围,恢复“容错机制”。要创新氛围,要在社会舆论方面包容创新的失败。因为创新不可能100%成功。苏州人文化底蕴最深厚,历史上就是能工巧匠:思想家、艺术家全在这个地方,精耕细作的典范,农耕文明我们能做到极致。在没有“容错机制”情况下,杨保军认为:与其“要钱要物”,不如要一个“容错机制”——也就是说如果不是谋私利,而是为了事业发展,要允许“做错”,同时建立“纠错机制”。有了“容错机制”和“纠错机制”,加上苏州人的聪明智慧和创新能力、潜力,定能完成好国务院交给园区的使命。

 

    为外企提供更多激励政策


    园区如何营造创新环境呢?上海美国商会会长季瑞达认为,营造一个友好的商业环境包括简化管理流程和社会服务,加快优化创新环境,吸引和培养优秀人才;同时,还要用环境质量、社交文化、娱乐、医疗、子女教育等配套政策来吸引海外人才。发展孵化器以支持创业,推动创新。为在中国设立的外资研发机构提供更多的激励政策,可以通过税收返还、补贴等来鼓励创新。同时,更快地通关速度,更便捷的研发人员签证、居住证申请流程等配套措施,也是对企业很好的激励政策。还要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针对园区如何推进开放创新综合试验工作,季瑞达从外资企业角度考量,给出三个建议:一是进一步做好人才培养和引进。引入更多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加强本地与国外科研院校和外资企业的合作,培养有良好外语交流能力和专业技能的本地研发人员;引入国外高技术科研人员,做好相关生活、环境、医疗、子女教育等配套工作。二是为外资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提供更多的激励政策。政策制定更公开透明,要给予外资企业相同的优惠政策。同时在企业通关、签证和居住证办理等方面配套措施也要进行完善。三是缩短国外引进先进项目、生产线等项目环保审批周期,特别是环境影响评估方面的工作。

 

    不能关起门来搞创新


    “园区开放创新综合试验的方向不能错,也不能关起门来搞创新。”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表示,开放创新综合试验区,不仅仅是苏州、江苏的发展,而且需要“可复制性”,从这点意义上,园区开放创新试验跟上海自由贸易区的性质一样,只是重点不同。园区完全可以把中央的政策用足了。

 

    从中国范围来看,郑永年认为有两个方面要避免。一个是方向。有的地方总想“腾笼换凤”,结果笼子腾空了,凤”没“来。这个情况园区要避免。园区已经有很好的实体经济、加工业的基础,它的空间确实很大。无论是生物制药,机械,工业4.0也好,空间很大。原来的方向,一定要坚持下去。另外一个防止走极端。现在国内讨论非常多的一个是互联网经济,一个是金融经济。互联网经济,金融经济本身很重要,也要发展。但一定要防止互联网经济、金融经济取代实体经济。有的地方过度金融化、过度互联网化。另外,自主创新确实很重要。但有些地方对自主创新理解不够,他们是关起门来自己创新。关门”创新,最终也会给企业等方面带来负面的“连锁反应。而苏州工业园区一直是外向的,一直依托外部的技术。因此,园区不能关起门来搞创新。

 

    加工贸易不能轻易放掉


    关于园区产业转型升级问题,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王战表示,目前,有些地方觉得自己“很能干了,什么东西自己都能做了”。似乎加工贸易这块可以不要了,这个观念要转变,要重新认识外贸、外资、外商问题。

 

    有的地方任意提高成本,特别是劳动力成本。10年来,劳动力成本提高了不少。但相比较而言,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提高不到50%,印度不到100%,巴西不到180%。这方面,园区还应该做探索,所以加工贸易这块,不要轻易说“放手”,还是要创造条件,但是要升级。其实,转型升级企业自己会做,它觉得你的营商环境好,它会去做一些升级的动作。同时,也应该采取一些新的办法,比如说在利用外资当中有一块短板,很多跨国公司做几亿欧元,它想来又不敢来。如果你不讲知识产权,人家都怕。谁能够把知识产权做好,那欧美日中小企业进来机会还是很多。

 

    王战说,在外企进来的方式上面,也可以发生一些变化,原来是做增量的,厂房盖好了,你来做。现在更多要考虑应该根据产业升级的要求,比如说“购并”,又比如说增资。做得好,也会增资。还有产业链,原来做加工时期利润最薄,如果研发和营销都能做起来那就不一样了。因此,园区在做实体经济方面很有经验,可以在新常态下探索一些新的路子。

 

    努力成为创新创业乐园


    “园区对未来产业的布局方面很单薄,还需要胆子更大一些。”中国科技政策研究会副理事长柳卸林说,像北京很强调大数据、机器人、数字化制造、互联网+,但园区的力度还不够,有时候太谨慎了。在未来产业里面建立一些平台,比如说大数据、工业机器人等等,还是需要通过院校和研究院来合作,提供一些平台。

 

    园区要加强对全球最新创新模式的关注。要有一种高度的产业敏感性,对全球哪些是未来非常大的增长点的领域高度关注。要培育企业家视野,需要培养一批有全球视野,重品牌,重领导力的企业家。要鼓励外资大企业在苏州建立第三方开放创新平台,千方百计挖掘国外大公司在苏州的创新“溢出效应”。苏州应该像北京一样,北京有百度、小米,其实都是原来在跨国公司工作过的华人,他们再出来创业,起点就很高。但苏州从跨国公司出来再创业的太少,需要一些手段和文化来改变一下。

 

    柳卸林说,要鼓励外资企业二次创新。如省市的科技型项目、公共产品开发等,可以鼓励一些外资参与。要努力成为全球新型创新创业模式的乐园。现在越来越多的初创企业愿意到深圳、到北京,因为中国IT生产链要素是世界上最发达的,成本是最低的。园区已经具备了这种条件,所以园区需要从全球吸引初创团队到园区来,这也是未来创新全球化一个重要创新模式。

图片新闻推荐
“创新创业”五问
深圳南山,一家孵化器举办活动。活动开场了,却没有...[详情]
深圳宝安区六大园
深圳宝安区推进实施“科技桃花源”战略,制定建设标...[详情]
中国科技企业孵化
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五大创业中心,一是以北京、天津...[详情]
2016年全球创新指
2016年全球创新指数8月15日在瑞士日内瓦发布,该指...[详情]
国务院确定首批2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