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孵化器! 登录 注册 +我们微信 | 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新闻
  • 新闻
  • 政策
  • 技术
  • 创业
  • 孵化器
  • 企业
  • 项目
  • 专利
  • 协会
  • 金融
  • 中介
当前位置:中国孵化器网 > 新闻动态 > 行业动态 >  正文
桂林高校纷纷挂牌成立“创新孵化基地” 助创业
发布日期:2014-07-16   编辑:中国孵化器网   来源:互联网
如今正值毕业季,一些桂林的大学生却没有加入找工作的大潮中,而是选择自己创业,将企业“开在了学校”。桂林理工大学等几所高校今年纷纷挂牌成立“创新孵化基地”,接纳这些大学生企业免费入驻。

    如今正值毕业季,一些桂林的大学生却没有加入找工作的大潮中,而是选择自己创业,将企业“开在了学校”。桂林理工大学等几所高校今年纷纷挂牌成立“创新孵化基地”,接纳这些大学生企业免费入驻。

    这样的“孵化基地”究竟能给创业大学生带来哪些好处?从这里孵化出来的企业,又能否在残酷的市场里生存发展呢?

    高校里的“孵化基地”

    7月3日,在同学们奔波于找工作之时,桂林理工大学的毕业生黄常金却“窝”在学校的一个房间内。这个1992年出生的小伙子,比同龄人少了一分羞涩,多了些成熟稳重。

    今年年初,黄常金和其他三个小伙伴一起,成立桂林桂之旅旅游服务有限责任公司,瞄准学生旅游市场。

    “学生的出游意愿很强烈,他们追求独特的旅程,不愿被束缚。”黄常金说,但因为这个群体的消费能力不足,往往被一些大旅行社放弃。

    黄常金看到了商机,为学生出游“量身订制”一些线路,不走马观花、没有加点购物的“个性青春旅游”成为最大的卖点,半年来公司运营良好。

    黄常金说,创业起步阶段很顺利,这离不开学校的“关照”。

    比如公司运营之初,他们对注册纳税等手续不了解,学校提供咨询指导,还多方帮助协调。除此之外,学校还向创业团队给予一些资金补助,免费提供2年场地和相关物业服务。针对企业出现的一些问题,还经常为其“把脉诊断”。

    “像黄常金这样的企业项目,在‘基地’里一共有18个,它们同样享受学校的这些‘福利’。”桂林理工大学团委书记周国桥介绍,“桂林理工大学创新创业基地”于去年9月开始试运营,今年4月份正式挂牌成立,服务逐步系统化,学生热情也一路高涨。

    “除了可以为创业学生提供免费场地外,更为关键的是,‘基地’为学生创业的整个过程提供支持。”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团委科技实践部部长滕智源表示,“基地”共设立了11个功能区,从学生最初的创业想法到最终企业成型,他们都会提供针对性的把脉和服务。

    据了解,我市的其他几所高校近两年也纷纷搭建类似平台,建立起“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创业火热的原因

    据了解,2014年毕业季,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比去年多出40万人,创出727万人的新高。因此,国家一方面想方设法缓解毕业生就业困难,一方面多次提出鼓励大学生创业,并从政策上给予支持。

    同时,大学生的创业热情高涨,更让“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发展走上了快车道。

    桂林理工大学团委书记周国桥分析,大学生创业有着资金短缺、经验不足等劣势,但同样优势明显,他们对于创业的渴望更甚以往,兴趣十分浓厚。

    此外,这部分群体是伴随着互联网发展成长起来的一代,互联网平台让缺乏实体店经验的学生创业群体扬长补短,创业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激发。

    周国桥说,电子商务平台让学生创业更轻松简单,创业门槛更低。他介绍,今年在该校“基地”孵化的创业项目和企业中,涉及电子商务的占到一半以上。

    桂林理工大学的毕业生小胡就利用网络平台网上销售桂林特色水果,同时还是优质水果的分销商。借助网络平台,小胡的投入成本并不大,但是他已经迈出了成为“老板”的第一步。

    对“基地”的火爆,周国桥还认为,“除此之外,现在的社会分工更为细化,以前创业可能必须面面俱到,但是现在可以和厂家合作,学生负责设计、销售,不负责生产。这无疑可以弥补学生资金短缺等短板。”

    随着越来越多学生投身“创业孵化基地”,我市有些学校原有的场地已经不能满足需求。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就将“基地”从原先的1700平方米扩大到4500平方米,以容纳更多有创业意愿的学生。

    他们的优势何在?

    “创业孵化基地”为学生创业起到了重要的纽带作用,但这些在学校“呵护”下的企业能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茁壮成长吗?

    “从数据来看,‘基地’孵化出的企业都有较高的成功率。”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团委科技实践部部长滕智源说,从2007年至今,该校“基地”已经“孵化”出36家大学生创办的企业。这些企业之中,大部分发展良好,有6家企业年销售额超百万元,1家企业年收入过千万元,只有4家企业的发展处于停滞状态。

    滕智源说,学生最大的优势是科技创新,而“基地”在扶持其创业的时候,也主要偏向科技创新项目。“科技创新的创业产品可复制性差,因而生存性比较强,在市场中也更有竞争力。”目前,入驻学校“基地”的有18个企业项目,都经营不错,前景看好。而这些项目和企业也主要依托学校的优势和特色,集中在电子商务、动漫等领域。

    滕智源还介绍,学校通过完善的系统平台和流程保证创业成功率。“在创业初期就会有一次把关,学生首先进入项目训练大厅,在一定期限内需要明确自己的技术方向,找到合作团队,才能进入创新工作室。”

    接着,“基地”对于这些项目进行考核管理,选拔有发展前景的项目放入创新工作室和青年博士工作站中,并给予一定资金支持用于项目研发。经过这些“诊断把脉”过后,最后才是进行创业“孵化”,直至企业最终成型。

    “最终能够进驻‘基地’的都是竞争力很强的项目企业,其产品已经有很难复制的竞争力。”滕智源说,对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学生创业,学校也会提供一些教育培训和基础指导等。陈威毕业三年了,在“基地”的指导和孵化下,他创办起的桂林华越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如今越做越好。他说,在校期间建立起来的一些技术优势和资源帮助了企业的成长,如今他离开学校几年了,也还在利用学校的平台壮大发展企业。

    他投资在学校建立了一个实验室,利用学校的强大技术和人才优势为企业产品研发认证提供支持,同时也为自己公司发展找寻人才,实现学校和自己的双赢。

    “基地”的创办者们认为,很多学生在校期间就开始接触创业项目,进行技术、人脉和资金积累,正是因为这些沉淀和积累,加上年轻人的创新和创意思维、敢闯敢拼的劲头,使得他们的创业之路走得比较顺利。

    今后的路怎么走?

    一些大学生的创业梦在“创业孵化基地”破壳而出,但并非所有人的创业路都走得一帆风顺,这给“基地”的创办者留下了待解的问题,也给更多想创业的孩子们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小孔是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大二那年,他和寝室的另三个同学组成了一个团队,接一些设计的活儿,后来共同成立了设计公司。但随着公司进一步发展,“兄弟”们在工作上的矛盾也越来越多,由于没有形成良好的管理制度,最终成员劳燕分飞,公司元气大伤,不得不面临重建。

    小孔认为,这样的曲折是因为自己对创业的认识不足,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也有欠缺。

    桂林理工大学团委书记周国桥也认为,大学生有激情固然不错,但是往往不够理性,企业管理和制度等方面是除资金外的另一个薄弱环节。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团委科技实践部部长滕智源说,到目前为止,学校仍然没有开设一门关于创业教育的必修课程。“很多本科院校把‘创业’放到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里,其中一到两章讲到创业,是一个很小的版块,肯定不够。”

    “就算基地做得再好,培训做得再多,这个东西不成理论,不成一个课程嵌入到学生的正常教育过程之中,它所遇到的问题是我们不能提前防范的。”滕智源说,没有系统规范的教育,只有他们遇到问题,“基地”才能对症下药,而不能够提前预防。“我们想,能不能将创业教育融合到正常的教学之中,让更多人能够了解创业知识,让创业成功率再上一个台阶。”

    此外,如何将“基地”和学生创业之间实现良好衔接,也是“基地”目前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有些大学生技术创新能力不错,但是创业却有些盲目,甚至不知道自己产品的卖点在哪里。”周国桥举例说,有一个大学生打磨珠宝的技术很过硬,产品很有特色,可是对于产品营销却是一头雾水,也没有组成合理的团队,最终是“基地”为他解决了一系列问题。

    面对这些难题,无论是创业者还是孵化“基地”的创办者都很清楚,创业本来就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企业终究要经过市场的考验,在如今日新月异的大环境中,企业要想发展壮大,将来的路还很长,而“基地”作为学生创业的指路者,作用至关重要。

    (记者 杨亚)

图片新闻推荐
“创新创业”五问
深圳南山,一家孵化器举办活动。活动开场了,却没有...[详情]
深圳宝安区六大园
深圳宝安区推进实施“科技桃花源”战略,制定建设标...[详情]
中国科技企业孵化
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五大创业中心,一是以北京、天津...[详情]
2016年全球创新指
2016年全球创新指数8月15日在瑞士日内瓦发布,该指...[详情]
国务院确定首批2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