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孵化器! 登录 注册 +我们微信 | 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新闻
  • 新闻
  • 政策
  • 技术
  • 创业
  • 孵化器
  • 企业
  • 项目
  • 专利
  • 协会
  • 金融
  • 中介
当前位置:中国孵化器网 > 新闻动态 > 机构新闻 >  正文
南京高新区: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福地”
发布日期:2013-11-26   编辑:中国孵化器网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南京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条件得天独厚。截至2011年年底,全市已拥有生物医药专业高校16所,生物医药研发机构近40个,三甲医院23所,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和首届国医大师共18名。

  南京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条件得天独厚。截至2011年年底,全市已拥有生物医药专业高校16所,生物医药研发机构近40个,三甲医院23所,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和首届国医大师共18名。

  南京高新区经过25年发展,已形成软件、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三大特色产业集群。园区内重点打造的南京生物医药谷总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其中研发区3平方公里、产业区7平方公里。2012年,药谷实现业务收入42.2亿元,较上年增长3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35亿元,建筑规模16.7万平方米。根据规划,到2015年,生物医药谷规划建设孵化器、加速器等载体200万平方米,生物医药及相关产业销售收入200亿-300亿元,税收超过60亿元。

  据了解,2011年南京生物医药谷挂牌之初,已聚集超过100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药类高新技术企业,专业涵盖化学制药、生物制药、诊断试剂、医疗器械、中药、研发服务外包等多个门类,企业赢利能力良好,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和高端产业集聚。这些创新驱动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不仅构筑起了生物医药谷产业的新高地,也使园区成为江苏省内生物医药研发和孵化实力最强、数量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

  经过两年发展,南京“药谷”聚集效应更加凸显。仅今年1-10月份就新注册企业30多家,目前注册企业总数已突破160家。同时,南京“药谷”产业规模也开始实现爆发式增长,在去年生物医药及相关产业销售收入达40亿元、税收4亿元的基础上,今年1-10月份相关产业销售收入已突破90亿元大关,全年业务收入有望迈向“百亿元”大关。

  龙头企业占生物医药产值“半壁江山”

  近两年在“药谷”,一批生物医药龙头企业正在快速崛起,并形成了品牌效应。以南京健友生化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南京绿叶思科药业有限公司为代表的13家生物医药企业,以南京药石药物研发公司、南京瑞尔医药有限公司为代表的18家化学制药企业,以南京微创医学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双威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医疗器械企业,以南京海昌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南京老山营养保健品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中医药保健品企业,以及以金斯康科技(南京)有限公司、南京迈达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24家CRO企业,其生产的如“紫杉醇脂质体”“香菇多糖冻干粉针剂”、“转移因子口服液”、“管腔支架介入产品”等,都是在国内外获得专利的高新技术产品。

  仅13家生物技术领域企业,就已拥有发明专利40多件,2012年生物技术企业实现产值18.4亿元,占高新区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产值的46%。产品涉及大宗发酵产品、精细化学品、生物基材料、生物新能源等工业门类,遍及食品、医药、农业、能源、环保等重要领域。

  同时,以江苏天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南京轩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圣诺生物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一批生物技术骨干企业,也都发展成为了产值超千万元的企业,并进入快速发展期。其中,黄和教授创办的江苏天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研发水平国内领先,目前已申请发明专利2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近10项。特别是DHA和ARA精油产品,2012年年产值达到了2400万元。徐虹教授团队创办的南京轩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该企业的聚谷氨酸、聚赖氨酸项目均来源于国家863计划与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项目研发目前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聚谷氨酸作为肥料增效剂、化妆品保湿剂实现了规模化生产,企业2012年年产值达到800万元。

  此外,还有一批孵化企业蓄势待发。通过南京“321”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引进计划,南京高新区去年引进了50名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入区创办企业,其中两成以上的人才团队与生物医药技术相关。

  40多万平方米工程在建综合服务中心今年投用

  南京高新区拥有国家级生物医药科技企业孵化器2个,载体面积10万平方米。其中包括:总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的人才大厦,设有研发、办公以及会议商务等区域;中国南京留学人员创业园,总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两年来,随着“药谷”聚集效应的凸显,这些载体目前已全部饱和。而在龙王山麓新规划的10平方公里“药谷”全新园区,近期也已经露出初颜,最快到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综合服务中心、2万平方米加速器等先期都可以投入使用。

  根据规划,“药谷”新建的3平方公里研发区将围绕生物医药创新产业链,贯穿研发、中试、流通等各个环节,建设专业孵化器楼、加速器楼、生物医药专业技术平台、动物实验中心、关键技术中试放大平台等,营造一流的生物医药企业研发和孵化的软硬件环境。7平方公里产业区将建设符合国际国内GMP标准的厂房、符合GSP标准的仓储物流中心等,满足企业生产及流通需求。

  药谷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园区有40多万平方米的工程在建,包括研发区一期共9.5万平方米的研发大楼、二期3栋建筑面积共有9.4万平方米的孵化器,预计分别在明年7月和年底投入使用。园区景观和综合服务中心,以及配套的小型商业设施、餐饮、服务等,共占地70余亩,今年底就能投入使用。同时在建的还有一期2万平方米加速器,预计明年3月就能建成;二期12万平方米加速器今年年内将开工建设。一期3万平方米中试厂房也将力争在今年12月开工。

  作为重中之重的中丹生态(生命科学)产业园也已全面启动建设,建成后将推动南京高新区绿色经济和包括医药、生物科技、医学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引进节能环保、生物技术、化学研发、医疗器械、服务外包等领域企业入驻。根据园区控详和产业发展规划,中丹生态园位于南京高新区所辖生物医药谷范围内,规划总用地规模约300余亩,总建筑规模计划30万平方米左右。拟分2012-2014年和2015-2017年两阶段规划建设,其中第一阶段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主要建设生物医药研发楼宇。

  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满足园区企业需求

  目前,南京生物医药谷拥有中央“千人计划”人才5人,江苏省“双创计划”人才9名,“南京321计划”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26名,南京高新区“三创载体”高端领军创业人才21人。

  当前,南京高新药谷正在积极打造现代化生物医药产业链,在综合引进医药企业的同时,还注重引进和打造高端的医药生物技术研发平台,目前已形成小分子筛选、药效学研究、药理毒理学研究、动物疾病模型、临床数据服务等,逐步形成新药开发各环节上,都有知名企业和研究平台。据了解,南京高新药谷现有研发平台17个,其中有国家级研究支撑平台5个,省级研究中心8个。

  同时,南京高新药谷将继续提升服务功能与品质,力争满足入园企业的研发创新资源需求。目前已成立的“南京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作为产业集群内的各类创新要素聚集载体,整合了各类资源,为集群内的企业提供仪器设备、信息、数据库、供应链、资本等服务。例如南京高新药谷与园区企业合作共建的生物医药信息咨询平台已上线两年,每年投资170万元(园区出资100万元、企业出资70万元),购买各类生物医药数据库及核心文献期刊,为药谷企业提供科技查新、文献查询、专利查询、最新研究动态、专项规划、试验整体解决方案等情报咨询服务。以及南京高新药谷内的生物医药公共仪器分析测试服务,即由园区分期投资8000万元,为生物医药领域的医药类、生物技术类、食品类及其他相关企业,提供专业的分析检测服务。

  展望篇

  落实“346”规划南京高新区打造特色鲜明的科技服务集群

  南京高新区将继续深入贯彻“创新驱动”战略,按照“创新推动、跨越发展、高端集聚、彰显特色”的原则,推动南京生物医药谷建设,坚持“培育孵化+引进生根”的发展思路,全面提升生物医药谷自主研发能力、研发成果产业化能力,做大规模、做强实力。

  “三”个路径

  做好“幼苗培育”工作,加快建设一批国际一流标准的生物医药科技企业孵化器,完善各类公共服务平台体系,提高“幼苗”企业的成活率和成功率。

  做好“小树培植”工作,对接国家重大专项,以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为核心,加强资金扶持力度,助力区内高成长性研发类中小生物医药企业,加快成果转化、壮大企业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

  做好“大树移植”工作,大量引进一批国际知名的生物医药跨国公司和海内外领军人才。不断缩小与发达国家在生物医药研发领域的差距,加快建立与发达国家接轨的质量标准体系,并注重消化吸收,做优“土壤环境”,吸引更多高端优质资源落户生根。

  “四”个目标

  2015年末,南京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年产值达200亿元,力争达到300亿元。

  “十二五”期间,南京高新区新引进年产值过5亿元的企业4-5家,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8-10家,培育5家企业上市,积聚生物医药企业150-200家。

  2015年年末,南京高新区共建成总面积200万平方米的生物医药创新载体——孵化器和加速器,重点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和特色创新平台,争取实现综合载体建设和平台实力达到全国一流。

  南京高新区引进海内外领军人5-10名,国内高水平人才30-50名,组建省级创新团队2-3个。争取申报各类新药60-80项,注重知识产权保护,申报专利150项(发明专利不少于100项),争取授权专利60项(发明专利不少于40项)。

  “六”大工程

  公共平台工程。南京高新区内拥有生物医药类公共技术服务平台9个,其中国家级4个,省部级5个。“十二五”期间,南京高新区拟建8个研发服务平台、4个公共服务平台以及6个分中心的综合服务平台。

  科技成果转化工程。南京高新区与南京工业大学携手搭建的海内外领军人才计划,已累计引进生物医药类高层次人才19名,创办企业15家;与南京大学共建南京生物医药研究院,主要从事生物医药工程技术的研究开发,承接国家重大研究项目,实施科研成果产业化和技术服务。

  南京高新区生物与医药产业产学研联合创新服务平台项目获江苏省科技厅产学研联合重大创新平台项目立项,计划完成6个研发服务平台、8个综合服务平台、1个专业技术服务平台与1个孵化器的建设。目前该项目先期启动的“多肽药物研发服务平台”子平台已初步建成,将继续推进其他项目的建设。

  人才引进工程。南京高新区在继续做好与南京工业大学共创“三创(即创新、创业、创优)载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领军人才的引进工作,未来谋求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的合作,加大“三创载体”建设力度。建立与国内知名高校的联系、与海内外生物医药协会的联系,通过现有领军人才的关系,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建立和完善人才引进及管理机制,在人才竞争中赢得主动。

  企业升级工程。南京高新区通过平台向企业集中、人才向企业集聚、政策向企业集成,不断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对生物医药企业实施升级计划,实施分类管理。对前10家重点企业采取“一企一策”的方式扶持,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要确保符合条件的全部予以认定,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强培育,提高认定数量;对于民营科技企业,通过建立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等方式,帮助企业降低研发成本,拓展中小企业成长空间。

  科技金融工程。根据科技企业成长特点,南京高新区为其开辟多元的融资渠道,包括启动设立重点产业创业投资基金、成立科技小额贷款公司、设立风险投资和融资担保机构、积极申请争取成为“新三板”的扩容园区、引导和支持企业上市融资等。进一步根据生物医药企业的科技金融服务的需要,争取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和技术服务先进企业的优惠政策等。

  科技服务工程。南京高新区规划建设“药谷”科技服务业集聚区,形成研发设计、技术转移、检验检测、人才培养、特色产业培育等综合服务能力,大力推进科技服务产业集聚、科技服务企业集中和科技服务功能集成,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品牌影响力强的科技服务集群。

图片新闻推荐
“创新创业”五问
深圳南山,一家孵化器举办活动。活动开场了,却没有...[详情]
深圳宝安区六大园
深圳宝安区推进实施“科技桃花源”战略,制定建设标...[详情]
中国科技企业孵化
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五大创业中心,一是以北京、天津...[详情]
2016年全球创新指
2016年全球创新指数8月15日在瑞士日内瓦发布,该指...[详情]
国务院确定首批2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