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孵化器! 登录 注册 +我们微信 | 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新闻
  • 新闻
  • 政策
  • 技术
  • 创业
  • 孵化器
  • 企业
  • 项目
  • 专利
  • 协会
  • 金融
  • 中介
当前位置:中国孵化器网 > 新闻动态 > 园区动态 >  正文
大连高新区在“又高又新”发展道路上不断寻求新跨越新突破
发布日期:2019-05-13   编辑:中国孵化器网   来源:大连日报
历史总是以一个个重要事件为关键节点一步步向前推进的。在大连高新区近30年的发展进程中,每一个重要事件的发生都使其在前进的道路上实现着一个又一个新的跨越和突破。回眸高新区的发展史,一个个闪亮的日子凝聚着无数人的奋斗、追求与梦想。

    回望 28年那些闪亮时刻带给高新区跨越与突破

 

    历史总是以一个个重要事件为关键节点一步步向前推进的。在大连高新区近30年的发展进程中,每一个重要事件的发生都使其在前进的道路上实现着一个又一个新的跨越和突破。回眸高新区的发展史,一个个闪亮的日子凝聚着无数人的奋斗、追求与梦想。

 

    高新区用28年时光,走出了一条寻求高质量发展的辉煌之路。“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国家创新型软件产业集群”“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国家动漫游产业振兴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单位”这些闪着金色光芒的荣誉奖牌,展示着高新区人寻求高质量创新发展的每一个坚实步伐。

 

    1991年3月12日

 

    高新区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从那时起,高新区人就高擎科技创新的火炬,肩负起“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使命与责任,开始了寻求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创业之旅。

 

    1993年,七贤岭科技产业化基地创立。

 

    1998年,以“官助民办”创新机制运营的大连软件园破土动工。

 

    2000年,第一届中国海外学子辽宁(大连)创业周在高新区成功召开。

 

    2008年,高新区区域面积从23平方公里扩展到153平方公里。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时作出“又高又新”指示。高新区掀起第三次创业新浪潮。

 

    2016年,高新区被确定为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

 

    2018年,高新区开启“重整行装再出发 奋力走进新时代”的全面振兴。

 

    正当时 创新发展模式,根植“主业观念” 率先建成全国首个千亿产业集群

 

    “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这个中国时代命题,始终是高新区人努力坚守的主责,为之奋斗的主业。在建区初期基本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茫然到自觉的历史变迁,初步形成自我设计、自我开发的产业化发展基地之后,高新区便迅速在高科技产业创新发展上进行了一系列大胆实践和创新,率先以“官助民办”的运营模式,建立起了全国第一个软件产业园区——大连软件园。同时,还积极鼓励有实力企业建设软件园,与国际一流的开发运营商和科研机构合作建设科技园区,以此推动科技产业快速发展并迅速叠加扩充。与新加坡腾飞集团合作建成的大连软件园腾飞园区、与中科院在区域内英歌石区域共建的科教融合基地合作项目、与香港瑞安集团合作开发建设的大连天地软件园项目,这些产业园在推动高科技产业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不忘初心,聚焦主业,始终是高新区人创新发展不变的主题。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又高又新”指示后,高新区在发展主业上的步子迈得更果断、更坚实。确立了“创新立区、产业强区、人才为先、协调发展”的思路,实施了一系列举措,使区域成为了高科技企业成长的沃土,一批批科技企业走出了孵化器、走向了市场、走向了国内国际竞争的舞台。仅近两年,又有一批高科技企业在创新发展上崭露头角,再创辉煌。如,华为软件云项目被国家工信部定义为“大连模式”并在全国推广;华信计算机荣获省长质量奖;新源动力成为全国唯一商业化量产氢燃料电池的企业,全年产值增长60%;贝斯特公司生产的船桥系统成功列装我国海军;大连天呈科技有限公司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占地3.6平方公里的中捷天呈工业园已经签约。

 

    实践中,高新区人清醒地认识到,借巨人的肩膀长高,是发展高科技产业最佳路径。为此,高新区实施了国际化战略,“走出去、请进来”,让自己的科技产业一出生就具有良好的成长基因。截至目前,已引进了IBM、惠普、花旗、英特尔等世界500强企业项目和行业领军企业项目124个,全球10大服务外包企业有7家在高新区落户,许多国际领先的企业公司都在高新区设立了研发中心。仅近两年,又有IBM的中国区第二家创新中心、中国火箭研究院的大连军民融合创新中心、世界最大的医药研发外包公司科文斯医药研发大连公司、南美最大的IT服务公司巴西斯蒂芬尼信息科技大连公司等一批在国际国内有影响力的高科技企业项目在高新区落户运营。目前,高新区拥有科技型企业4000多家,其中从事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达1000余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291家,形成了集软件和外包、电子信息、文化创意、清洁能源为主导的内容丰富、架构科学的新兴战略产业,并率先建成了全国首家千亿级软件产业集群。

 

    明确产业发展定位,加大扶持引领力度 以“高”和“新”强化区域发展优势

 

    为把“高”和“新”两篇文章做实做好,不搞“装进篮子就是菜”,高新区确立了“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东北亚科技创新创业创投中心核心区”的发展定位,确定了大力发展智能科技、洁净能源、生命科学、海洋科技和数字文创等五大产业,并开始了谋篇布局。先后与中科院达成共建科教融合基地合作协议,将共建中科院大学能源学院和大科学装置,为建设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打造洁净能源领域创新高地储备了条件;与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签署建设水下智能研发测试和产业化基地合作协议,为打造海洋科技产业基地奠定了基础;与华为、宝藤签署共建生命健康大数据平台合作协议,引进落户臻溪谷干细胞、博奥基因检测项目,为建设生命科学创新中心积蓄了力量。近两年来,又与东软集团签订建设东软信息学院健康科技学院合作协议,与大连医科大学签署共建干细胞与精准医学创新研究院合作协议,与大连理工大学共建人工智能研究院等项目已拟定合作协议和建设方案。同时,还加强与国家信息中心合作,成功引入了国家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东北分中心,为抢占区域大数据产业制高点赢得了先机。

 

    政策是实现目标的重要保障。高新区制定了《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创业大连·高新区示范引领工程”的实施意见》《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若干意见(试行)》《推动科技创新做活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支持高校院所和企业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工程》等一系列政策。

 

    目前,已建有软件测试、集成电路设计、动漫游、光电技术、物联网、云计算等各类公共技术服务平台17个,拥有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51家,其中国家级研发机构7家,省级9家;区内高校共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级工程中心(实验室)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44个,省部级工程中心30个。许多企业研发中心和实验室都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英特仿真牵头成立了CAE产业联盟、融科储能产品获得“2015中国原创技术奖”、维德识别芯片在军工民用等诸多领域实现颠覆性创新应用,硅展科技连续第三年获得美国CES创新大奖,藏龙光电实现海外并购后将拥有世界领先的光通讯芯片研发和生产技术体系;非标通讯、机器人、3D打印等特色产业的研发和动用也取得了实质性发展。

 

    厚植创业沃土 激发创新活力 “双创”成为创新发展新坐标

 

    在党的十八大作出科学发展、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的战略部署之后,高新区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推进创新型孵化器发展,通过政策引导、市场化运作,调动民间资源和社会力量,广泛培育起了一批如“创业咖啡”“创业苗圃”“创客空间”“创业工坊”等创新型孵化载体。在区域内的七贤岭现代服务业核心区,实施了“一区一带一港”即众创核心区、众创新生带、创业e港的“众创空间工程”,加快了“区校一体化”建设进程,架构起了比较完善的“双创”运行体系。

 

    围绕国家实施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高新区开始了大刀阔斧一系列创新举措并取得了可喜成果。“创业大连·高新区示范引领工程”于2016年被科技部纳入“创业中国行动”,高新区于2017年被认定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对2017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中又受到通报表彰。目前,高新区已建设众创空间40家,其中有16家通过了国家科技部备案、16家通过省科技厅备案,分别占全市52%和58%,累计新增孵化面积1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及团队1067家。许多众创空间及众创空间扶持的科技企业成长迅速,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高新区的创业工坊和知你创业基地同时被认定为“国家小微企业创新示范基地”,大连知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荣获国家人社部“最具成长潜力留学人员企业”荣誉,英特工程仿真技术(大连)有限公司荣获“2017年度中国工业软件十大优秀企业”称号。

 

    再出发 高新区瞄准“又高又新” 科学制定新一轮发展目标

 

    高新区经过28年的发展,尽管取得过辉煌成绩,特别是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在国际国内一度久负盛名,但世界高新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旧动能转换加快,产业升级加速,依靠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力度加大。而高新区目前所拥有的诸如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清洁能源、海洋科技等战略新兴产业规模偏小,还没有形成产业集群,加之创新要素不配套、政产学研结合不紧密、缺乏领军企业带动等,使高新区正在逐渐失去先发优势。

 

    基于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在大连“两先区”建设中发挥应有作用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高新区和生态科技创新城党工委于去年年底,提出了“重整行装再出发”号召,作出了新一轮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把新年度、新任务制作成鱼骨图,明确时间表,签订责任状,挂图作战,跑表计时,围绕培育发展新动能、激发创新活力、构建发展新格局等重点方向精准发力,高标准全方位推进自创区建设。

 

    其中,在培育“又高又新”发展新动能上,高新区将研究出台支持科技研发、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措施,设立政府创新基金、产业发展基金;支持高校院所与区内企业共建技术研发平台、公共服务平台,促进高校院所知识产权成果本地转化;加快推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转型升级,加大战略新兴产业集聚力度,打造多个百亿级、千亿级特色产业基地;建立重点企业培育库,实施服务秘书制和服务清单制,培育一批瞪羚、独角兽企业和“隐形冠军”;坚持“项目为王”,聚焦“世界500强”“央企民企100强”及行业领军企业,努力引进一批投资额10亿级、20亿级以上的项目;加快科技金融功能区建设,努力推进股权投资体系建设,引导和鼓励科技信贷创新模式,大力营造优越的科技金融生态;发挥“海创工程”“科创工程”等政策优势和“海创周”“软交会”等平台优势,吸引更多海外留学人员和高端人才到高新区创新创业。

 

    在激发“又高又新”发展新活力上,高新区将通过优化机构、岗位设置和人员组合,建立高效、扁平、精简的运转机构和精干高效的工作团队,激发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激情、豪情。积极探索实践、符合高新区实际的人事管理模式。以抓好放管服改革为切入点,持续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树立“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的思想和“时时、处处、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理念,要把标准树起来、硬件硬起来、智慧手段强起来,提升“一网通办”水平,使企业和群众“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最好不用来”,做到“有事不用求人,小事不用远走,急事不用久等,难事不出园区”,努力打造东北一流的营商环境。

 

    在科学构建“又高又新”发展新格局上,要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高点定位,既要立足区情、市情,又要放眼国内、国际,既要考虑5年、10年的短期发展,又要兼顾20年、30年的长远发展,科学编制未来发展愿景、发展方向、功能定位、重点产业、空间布局等总体规划和若干专项规划,实现多规合一;融合发展是高新区发展史上又一重大机遇,要坚持一张蓝图、一个体制、一个目标、一个号令,坚持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做到深度融合、协调行动、一体发展,不仅物理上融合,而且要产生“化学反应”。与此同时,高新区还将下大力补齐民生领域短板,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大力改进工作作风等方面寻求新的突破,团结带领全区人民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奋进的工作姿态,抢抓全面振兴、全方位的历史机遇,全力开创“又高又新”发展新局面。

图片新闻推荐
“创新创业”五问
深圳南山,一家孵化器举办活动。活动开场了,却没有...[详情]
深圳宝安区六大园
深圳宝安区推进实施“科技桃花源”战略,制定建设标...[详情]
中国科技企业孵化
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五大创业中心,一是以北京、天津...[详情]
2016年全球创新指
2016年全球创新指数8月15日在瑞士日内瓦发布,该指...[详情]
国务院确定首批2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详情]